查看原文
其他

在仓桥直街流连的理由

绍轩 浙江宣传 2023-12-29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有这样一个街区,它的每一处角落都氤氲着难以被取代的市井情、烟火气。在这里,既能遇见一座古城的遗迹,也能感受老底子本地人真实的生活。有人赞美它,在它幽深寂静的街巷里,在它小桥流水幽幽泛起的微光中,历史文脉得以传承。


它就是被一些网友称为“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曾在2003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的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


河道、民居、道路是它的核心组成部分,老城中心的老街是它最为人认可的标识。而网红打卡地、文青必到地、遛娃好去处、越乡古韵CBD……则都是当下人们赋予它的新标签。


老街何以出新韵?老街何以解乡愁?老街何以安流年?或许我们能从它的“前世今生”里窥探一二。


仓桥直街




一条仓桥直街里,留存的是一座千年古城的时光印记。而它的名字就述说着它的故事。


所谓“仓”,藏着昔时货物存储往来的秘密。春秋时期以货换货的贸易就在这里发生,据传,越国建都城时,为便于舟楫运载货物,在这里建有一排仓储房。由此,临河建仓、仓前设铺的格局便渐渐形成了。及至后来的历朝历代,官府的各种库仓仍往往设在周围。像两宋之时,府衙就在此建造粮仓,以储粮备荒。


所谓“桥”,从来都是独特的风景。绍兴是水城,河道纵横,多船多桥。在仓桥直街,自北向南,仓桥、宝珠桥、府桥、石门桥、酒务桥、凰仪桥等石桥依次排开。每一座古桥的得名,都伴随着一段有趣的传说故事。比如街上最美的一座古桥“宝珠桥”,原名火珠桥,相传是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此处游玩,不小心把一颗宝珠掉到河里,故从此改名。看街也看桥,古桥传说承载着浓浓的乡民情结与厚重的历史文化。


所谓“直街”,暗示着曾经的热闹,也昭示着今天的繁荣。昔日的仓桥直街名人荟萃,这条街上的一爿古董店曾是鲁迅先生光顾买古文物的地方。1902年10月,辛亥革命志士、光复会会员王子余,也曾在此开设“万卷书楼”,销售、传播进步书籍,并常与徐锡麟、秋瑾等叙谈纵论,使这里成为传播反清革命思想种子的重要场所。而今天,它是地标,也是网红打卡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做一场江南水乡的旧梦。


仓桥直街




有网友逛完仓桥直街后说,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只在绍兴有。街前古朴台门、街后小桥流水,仓桥直街这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从何而来?


实际上,从旧时光迈入新时代,仓桥直街的风貌肌理一直以来都基本未变。传统习俗依然存续,原住居民自在生活,新兴时尚也有一席之地,努力打造出社景合一、文商旅融合的活样板,而这些都归功于四条原则。


原汁原味的保护。仓桥直街从来不在文化遗产上动手脚,保持着街随河走、粉墙黛瓦的水乡风貌和建筑特色,也保留着最质朴最原初的生活气息。这里的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近80%的原住民仍在此居住生活,时间仿佛只是增加了岁月的厚重感,却未改变其原本模样。老台门里晒着太阳的老人、坐在河埠头上择菜的妇女,冬日时分家门口挂着的酱鸡酱鸭……这不是景区,分明是活的老绍兴。


原模原样的恢复。历史街区是一部“看得见的历史”。府山脚下的仓桥直街,横向展示着绍兴宽广而深厚的阅历,纵向记载着城市的历史与传承。上世纪90年代,绍兴首次提出对仓桥直街周边实行保护,并将一些路段改成步行街,一度引发争议。此后,保护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和环境风貌的完整性就成为一条底线。仓桥直街的恢复,仅对部分塌旧建筑进行还原修缮,并着力疏浚整治河道,尽可能保持道路街景、河道水系、古树、小桥、院墙、驳岸等整体的统一。


有根有据的修复。“绍兴城里十万人,十庙九庵八桥亭,台门足足三千零。”台门是绍兴特色民居建筑,仅在仓桥直街,保存完好的各式台门就有40余处。有的台门院落经历数十年的岁月变迁和几代人的居住生活,在不同程度上遭到了损坏。而修复也必须“修旧如旧”,厅堂陈设布置尽量恢复绍兴地方传统,屋面、墙面、地面、楼面都按原样,用旧材翻盖整修,就连新添的瓦也要尽量用旧瓦。置身老街,如同进入了一座没有围墙的绍兴历史博物馆。


有脉有络的创新。从春秋时期以货换货的小气候,到如今商业兴旺、旅游发达、人文荟萃的大繁华,仓桥直街在沿袭传统建筑风格和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持续注入创造性转化的新动能。“一箪一瓢尽滋味,一叶乌篷入画来”,仅以绍兴美食为例,在这里既可以尝到臭豆腐、醉蟹、木莲豆腐等地道特色美食,也可以试试黄酒棒冰、投醪咖啡等新式创意甜品。此外,越剧、越菜、越医等优质文化资源的复兴也在赋予老街新的文化符号。


仓桥直街




有人说,当你到达一座城,可以不去最繁华的商城,也可以不去最喧闹的风景,但一定要去最古老的小巷走走,感受光阴的沉淀,寻找往日的故事。但有些时候,对古街有多少美好的幻想,就会被“坑”得有多惨。


有的古街为了经济利益搞得不伦不类,千篇一律开设着相似的工艺品店和小吃商铺,陷入过度商业化的误区;有的古街丢掉了自己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根脉,跟风修建仿古建筑,看似表面光鲜而鲜有旧时痕迹,仿佛都出自一个模子;还有的古街为了迎合游客而挤压了原住民的生活空间,使得传统文化遗产和历史价值逐渐被侵蚀......这些都让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呼上当。


而仓桥直街却并不如此,反而常年游人如织、广受好评。这不禁让人思考,人们去古街,到底为了啥?古街、古镇的传承发展,到底该做怎样的文章?


奔的是文化。好风景常有,但好故事不多。如果说一步一景皆是“皮囊”,那么文化便是“有趣的灵魂”。文化典故、历史古迹越多,人文色彩越浓厚,就越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仓桥直街便是如此。就像如果没有鲁迅笔下的故乡和鲁镇,绍兴的小桥流水和别处并不会有太大不同,臭豆腐和茴香豆也咀嚼不出其他滋味;如果没有沈从文,凤凰古城也会泯然于湘西众多古镇中,不会成为今天这样热闹的景点。古街、古镇开发只有坚守文化内核,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看的是风情。如果说,历史元素和文化特征的存在,才配得上一个“古”;那么本地居民和传统生活风貌的保存,才配得上“街”。北方古街的深沉厚重,江南古镇的乌檐碧瓦,西北古城的质朴粗犷,都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变迁的一种写照。游客们拍照打卡的是古建筑和自然景观,感受的是文化氛围,品尝的是本地美食,这些都是古街旅游的精髓。有数据显示,我国共有2800多座已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古城镇和数量更为庞大的古街。倘若不靠独树一帜的风土人情,而靠千人一面的商业开发,靠拼凑嫁接、生搬硬套别人的爆款项目,靠拆旧建新、山寨复制,终究是有形无实,不会让人流连。


品的是乡愁。人们为什么青睐古街?因为古街的模样是一些人记忆里的儿时故乡,也是一些人从未见过的精神原乡。住惯了高楼大厦的人们在一片现代化的都市中渐渐模糊了这些回忆和根脉,又在这些古街古镇中逐渐找寻回来。有绍兴当地居民就说,仓桥直街对他来说不是历史街区,而是小时候放学的回家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更记得住乡愁,或许才是古街真正牵动人心的地方。


老街焕新颜,注定是一道难得的风景。如何保留烟火气、提升文化味,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古城更新与现代生活共存的路径,让寻梦江南的游子和归人听得到戏台上咿咿呀呀的越剧唱腔,看得到河面上慢慢悠悠的乌篷流转,感受得到传承千年的江南文脉与名人风骨,也是未来的仓桥直街在“微改造”和“精提升”中要坚守和追寻的。





点击下方图片或者“阅读原文”,

即可入手我们的第三本新书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